去年,佳能发布了EOSR6全画幅微单相机,它采用了旗舰单反EOS-1D X Mark III同规格的传感器和影像处理器,可以说是高像素旗舰微单EOS R5的灵活补充,并具有与EOS R5同样平衡、全面的性能,而索尼A7M3是经常被拿来与之比较的产品。其实在之前,我就想同时体验佳能EOS R6和索尼A7M3这两款相机,上周正好从两个朋友那里分别借来了一台,今天就让我们借这个机会,一起看下两台的使用体验。在体验开始前,先看一下外观。
外观
从外形尺寸上看,索尼A7M3为126.9×95.6×73.7mm;佳能EOS R6为138.4×97.5×88.4mm。索尼A7M3的机身重量565g,佳能EOS R6的机身重量598g。单从机身看,索尼A7M3体积更紧凑,便携性更好,但它的手柄有些短,导致握持的时候,小拇指位置留空,手感不太好。佳能EOS R6则有更宽大的手柄,相对而言会有更好的握持感。至于外观造型嘛,就看大家自己的喜好了。
我外出拍照,非常喜欢24-70mm的焦段,对于人文纪实来说,这个焦段的标变镜头非常实用,而且拍摄过程也很轻松。所以我选了两家同规格的标变镜皇,即索尼EF 24-70 F 2.8和佳能的RF 24-70 F2.8进行这次的对比。额,看到上面的搭配,我觉得两者之间,便携性都可以忽略不计了,毕竟两颗镜头挺有“分量”的。
话不多说,我们就看看EOS R6和A7M3在实际拍摄中,谁的使用体验更佳吧。接下来,先从因视频拍摄越来越受欢迎而日益被重视起来的防抖功能开始讲。
防抖
先看一下防抖参数:两台相机都支持机身传感器5轴防抖技术,索尼A7M3支持最高5级防抖补偿,但FE 24-70 F2.8不提供镜头光学防抖;而佳能EOS R6在机身5轴防抖的基础上,配合RF 24-70 F2.8镜头的IS影像稳定器,机身与镜头光学防抖联动,最高可获得8级的手抖动补偿效果。
看参数,感觉有点儿抽象,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两台设备实际的防抖体验与标定数值的差异如何?这里我用两款相机的自动摄像模式,手持双机拍了一段视频,让大家来感受一下。
看完视频,左侧的索尼A7M3标定的“5轴防抖系统”几乎可以忽略。右侧的佳能EOS R6则非常平稳,我们日常拍摄视频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完全可以依靠EOS R6机身搭配镜头协同防抖来进行手持运镜,而索尼A7M3就只能通过稳定器来实现了。此外,EOS R6的传感器5轴防抖同时支持视频以及照片拍摄,协同防抖模式也可以一键开启,不需要特别设置,大家看下方的“手势+”,它表示防抖系统已经上线。
接下来让我再通过几组样片,以进一步对比两台设备的防抖表现,两款相机在同一测光环境(ISO100、曝光补偿±0、快门优先、光圈自动)下拍摄,焦段分别为24mm、50mm、70mm时,通过画面截图对比呈现)。
图1:
这是宽窄巷子入口的招牌,我在行走过程中随机停下并拍摄的样片,目的是在参数一致的情况下考验两者的防抖性能。手持1秒,焦距24mm的时候,两者的防抖效果比较明显。
图2:
这是在成都博物馆里拍摄的三星堆青铜人像,我当时没有走动,参数一致手持双机拍摄的,从图中能看出两款相机的防抖很明显。
图3:
同样,这张在宽窄巷子某商店拍的样片,也是行走过程中随机停下拍摄的,在参数一致快门两秒的情况下,防抖区别更加明显。
图4:
这组样张是在焦距70mm时,手持双机参数一致,随机停下拍摄的,此焦段的防抖效果就太明显了。
图5:
这组样张也是在焦距70mm时,手持双机参数一致,随机停下拍摄的,曝光两秒的时候,佳能EOS R6依然保持平稳。我试了很多次,超过两秒曝光,就保持不住了,不知道你能手持几秒呢。
从上面五组图,能看出两款相机的画面平稳性相差很大,佳能的防抖表现要明显优于索尼,这归功于佳能EOS R6出色的8级协同防抖能力。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我们可以用更低的高感来增加曝光时长进行拍摄,若使用长焦镜头话,佳能EOS R6的优势还会更明显。强大的防抖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输出画质更好、品质更高的作品,这一点无论是对摄影爱好者还是职业摄影师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优势。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另一项相机的硬核素质——对焦。
对焦
对焦,是相机的核心,是我们衡量相机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用户选择购买的前提条件,佳能和索尼都是相机制造的大佬,各家都有最为先进的对焦系统。只是在不同价位的机型中,配置会有所差别。既然这样,那我们就看看同一价位区间的索尼A7M3和佳能EOS R6能有何不同。
对焦(合焦)速度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索尼A7M3和佳能EOS R6对焦速度和合焦都非常迅速,在直观体验上,感觉差不多。索尼A7M3采用了639点相位+425点反差对焦系统,对焦点的覆盖区域达到93%,支持眼部对焦,虽然索尼A7M3已发布快3年,但这套对焦系统在所有相机中的表现依然非常优秀。
佳能EOS R6采用了第二代全像素双核对焦系统(AF),对焦点位数量达到了惊人的6072个,对焦覆盖范围方面,在自动对焦框自动选择时(面部+追踪模式下),覆盖100%,并支持面部+追踪、定点自动对焦、单点自动对焦、扩展自动对焦区域(上下左右)、扩展自动对焦区域(周围)、区域自动对焦、大区域自动对焦(垂直)、大区域自动对焦(水平)等。
追焦(人物识别/动物识别)
我拿到两台相机的当晚,就来到琴台路的蜀风雅韵川剧社。在看演出的同时,我做了它们的追焦测试(人物识别),焦点都在人脸,先上三组照片,看看是否跑焦。
图1:
图2:
图3:
从对比图中,我们能发现两款相机在追焦识焦后,成片的焦点精准度都很高。没有跑焦的现象发生,接下来,再看看川剧演出现场和彭镇老茶馆录制的短片。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索尼A7M3和佳能EOS R6追焦能力都很优秀。但如果你仔细对比的话,还是会发现,索尼A7M3的连续识别能力(人脸/人眼)要弱一些,在连续识别的时候会出现卡顿,佳能EOS R6则非常连贯。另外,索尼A7M3在拍照时无法自动开启人眼识别,只能半按快门才行,而佳能EOS R6可以实现全程自动识别。在实际拍摄中,佳能在对焦、追焦方面灵敏的感知和细微的设计,还是会在不断重复的操作中,给我带来更加顺畅、轻松的拍摄体验。
佳能动物眼识别能力也同样强大,只是我手持双机在追动物的时候,没办法录屏,稍微有点儿遗憾。大家再看看上面视频的后半段,感受一下佳能EOS R6强大的追焦识焦能力。
色彩表现
下面,我先分享几组照片给大家,看看两款相机的色彩表现。(文章中索尼A7M3和佳能EOS R6的所有照片,白平衡:自动、测光模式:加权测光、曝光程序:手动(M)、曝光补偿: ±0EV、JPEG原图直出。)
图1:
这张照片拍摄于成都彭镇马市坝老街,茶馆老板正在表演,我手持双机拍摄的。白天看来,两款相机的照片色彩比较接近,人物的肤色还原的很好。
图2:
这张照片拍摄于成都人民公园,下午3点过,手持双机。从这张照片中看,两款相机在树叶的色彩上有所差别,索尼A7M3树叶偏黄,佳能EOS R6则树叶颜色更正。其他颜色差别不大。
图3:
这张照片是在成都望平街拍摄的,同样双机手持,拍的时间是下午6点半,从图中可以看到,索尼A7M3整体偏黄,佳能EOS R6色彩更自然,也接近我的肉眼观察。
图4:
这张照片拍摄于琴台路川剧表演的后台,一名游客穿戏服的照片,拍摄时间为晚上8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索尼A7M3照片饱和度明显偏高,戏服颜色偏橙,脸部偏红(好像刚刚好),佳能EOS R6 色彩没有溢出,还原更好。这两种色彩表现,我觉得都还不错,就看你喜欢哪一种。
图5:
这张照片拍摄于望平街集市摊上的手工品,拍摄时间为晚上7点。从图中也能看出索尼A7M3照片饱和度偏高,黄色偏橙,绿色偏黄,佳能EOS R6 色彩还原依旧很好。
对于JEPG直出照片的话,两款相机都能直接分享。不过,作为摄影师的我还是习惯用RAW文件来进行后期,佳能EOS R6凭借准确的色彩还原,使我在调色的时候,不会出现色彩误判。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
高速连拍、存储和续航
日常拍摄中,我遇到需要连拍的场景也比较少(主要靠精准的抓拍),但手里的相机必须要有足够优秀的连拍能力。索尼A7M3支持10张/秒高速连拍,佳能EOS R6支持最高12张/秒机械快门和20张/秒的电子快门。通过以下视频感受一下两款相机的表现。
高速连拍,对机内缓存和处理器都有很大的压力,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索尼A7M3在连拍不久就开始卡顿,这就说明它的缓存能力有点儿弱。右侧的佳能EOS R6从按下快门时,一直都很顺畅,这主要得益于它强大的DIGIC X处理器。佳能EOS R6因此拥有了强大的缓存和高速连拍能力,这也给我带来了更多拍摄题材。即使在用RAW和JPEG同时存储的格式时,佳能EOS R6都能秒杀索尼A7M3 的。
同时,两款相机都支持双SD卡。关于续航的话,我觉得索尼A7M3和佳能EOS R6电池表现都差不太多。正常拍摄一天下来,也就两块电池。
画质和高感
索尼A7M3和佳能EOS R6画质和高感,表现都很优秀。对于拍摄人文纪实的我来说,我根本不用考虑这些问题。我再分享几组图片,大家去仔细对比一下。
图6:
这张照片拍摄于成都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手持双机拍摄,画质都很不错。
图7:
图8:
图9:
图10:
这张照片拍摄于川剧表演的舞台,画面为JPEG放大直出,ISO6400下,两款相机的表现都很不错。看到这里,两款相机的对比测试基本就做完了,最后再分享几张佳能EOS R6(RF 24-70 F 2.8)拍摄的蓉城街头给大家。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这张照片拍摄于成都彭镇的老茶馆,当时准备把相机收起来了,结果看见游客们突然聚集到灶台前,我根本来不及调整相机参数,就立马把焦距拉到了长焦端,结果快门只有1/20,我本以为照片已经拍废了,结果回看的时候,老板的脸还拍清楚了。画质也不错。这时候,感受到8级防抖的好处了。
图18:
图19:
图20:
操控
最后,在讲讲操控,我本来约了朋友去成都的老街巷转转,拍点有味道的市井照片,结果天气太差,只好作罢。走到春熙路,我想着,要不去几何看看吧。于是关于相机的操控视频就在这边儿的书店里完成了。
按键布局
按键布局的话,整体看起来差不多,两款相机各自拥有三个拨轮,光圈快门可以实现单独控制,也有摇杆按键。索尼A7M3需要大量自定义按键设置,来配合摄影师的操作习惯。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佳能EOS R6的按键设置更加易用,再凭借紧凑有效的按键布局,它的操作会更加顺手。索尼A7M3的高感(ISO)只能通过二级菜单调用,这一点很不友好,Canon EOS R6则可以直接调用,我很喜欢这样简单的操作。这里说明一点,两款相机的菜单键(Menu)(同时有“撤销”和“返回”的功能)也都在左侧。我很多时候都是右手进行操控,本来很顺畅的一个动作,突然要用左手按一下这个键,感觉有点儿膈应。如果都放在右侧,跟某个自定义键调换一下,可能会更好一些。
菜单调用
从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出,索尼A7M3和佳能EOS R6都是采用了分级菜单设计。A7M3的二级菜单分类较多,有些功能都藏在四级菜单下,而且在调用的时候,拨轮和按键操作不太流畅,EOS R6把绝大数功能直接放在二级菜单里面,这就减少了来回切换,拨轮按键摇杆之间很容易操作。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佳能EOS R6的菜单选项,是可以通过触控来完成,就像视频里演示的一样,索尼A7M3从菜单首选项切换到中间项,必须通过拨轮或摇杆一步步切换,佳能EOS R6则可通过触屏,直接点到需要的选项上来。手指在触屏上的自由点击,就像是使用智能手机,非常顺手。而这个全触控操作,只是佳能EOS R6的优势之一。
握持
索尼A7M3机身尺寸比佳能EOS R6小,搭载小型定焦镜头,握持感可还行。一旦用上其他镜头,就像视频中所使用的镜头时,索尼A7M3完全就没了握持感,那种“头重脚轻”的感觉,想必很多人都体会过。佳能EOS R6虽然机身大一些,但它的手柄更深更宽,握持起来反而更加舒服,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觉得累。
触屏操作
两款相机都支持触控,索尼A7M3支持的功能不多,仅仅支持对焦和放大照片。佳能EOS R6支持的触控操作就太多了,像对焦,快门,ISO,曝光补偿,菜单等等,都可通过触屏控制实现,并且触控反馈非常灵敏,加上前面提到的流畅交互,给我带来了其他支持触控操作的机型目前无法实现的轻松、顺畅的使用体验。
翻转屏
索尼A7M3的液晶屏角度调节,向上倾斜约107度,向下倾斜约41度;佳能EOSR6的液晶屏角度调节,打开角度:约0~175°,旋转角度:向前约0~90°/向后约0~180°。额,翻转屏就不用对比了。总之,佳能EOS R6屏幕翻转,能适应更多拍摄角度,加上触控对焦,自拍也很方便呢。在整体操控性和交互体验方面,佳能EOSR6明显优于索尼A7M3。个人而言,佳能EOS R6是我非常喜欢的机型。
总结
在索尼A7M3和佳能EOS R6两款相机之间该如何选择,就取决于个人对相机的使用需求了。二者在色彩、画质表现方面都很不错,但由于在设计理念上的不同,索尼A7M3的“自定义空间”往往需要用户长时间的适应。佳能EOS R6则把常用功能都设置出来,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便捷,再加上非常容易上手的触屏控制,相机的操作变得格外流畅。
不仅如此,佳能EOS R6还拥有强大的对焦追焦(人眼/动物眼识别)能力,在实际拍摄中能保证极高的成功率,而且它的快门声音还很轻,非常适合我的人文纪实摄影。它的手感和握持也极其舒服,长时间使用根本不会感到累。另外,它还支持4K 60帧视频录制,完全满足我的使用要求。拍照片和视频时,我都能第一时间通过手机APP进行分享,这也很符合我们现在的社交习惯。
佳能还拥有庞大的EF镜头群可供选择,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适合的镜头。在做完这期对比测试后,我觉得RF 24-70 F2.8,只要一用,就会上瘾,根本停不下来(镜头素质和协同防抖太棒了)。经过这一系列对比,两款相机之间,如果你在色彩、画质的基础上还追求操作的流畅性以及很好的人交互体验,然后又看重对焦、追焦速度与精度时,那么佳能EOS R6将会是更好的选择。